婦女被就業與家庭夾擊的兩難處境,蘇芊玲感受最深,大女兒出生時,她正在美國讀博士,還好美國校園有良好的托育環境;如果是在台灣,她勢必得放棄學業,留在家裡照顧小孩。
單純只是生育率降低,問題還處理得了,難就難在台灣同時面對人口急速老化的事實,一降一升,就好像兩把利劍,同時架在脖子上,成為目前最迫切要解決的社經議題。
內政部戶政司長謝愛齡感嘆,現在扶養比最低,每一百個工作人口,只要扶養三十七個老人,是「最沒有感覺的時候」。不過,未來十年內,人口依賴比會愈來愈沈重。(見一○四頁表三)
經建會最新的人口推計預測,再過四十五年,每一個工作人口要扶養一個半老人。換句話說,現在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,以及未來出生的嬰兒,大部份的收入,都要用來照顧老人。
「非常可怕,一個小孩未來要養多少人?」前經濟部長、經建會主委何美玥憂心忡忡。
生育難,女性所得偏低和貧窮,也是不得不正視的現實。
台灣上班族薪資所得十年停滯,除了和大環境景氣有關,婦女大量加入勞動市場也是原因之一。
主計處曾經做過調查,婦女就業集中在低收入工作,有超過六成的受雇女性,每月收入低於三萬元。王如玄進一步補充,女性經常性薪資雖然已經「調升」到男性的八成,但是實質薪資萎縮,再加上金融風暴影響,女性的相對剝奪感會更強烈。
一九七八年,美國學者皮爾斯(Diana Pearce)觀察到,貧窮人口當中,有七成是女性。而且以女性為戶長的家庭愈來愈多,這些家庭比以男性為戶長的家庭更窮。
台灣也不例外。主計處家庭統計顯示,全台灣七十萬單親家庭中,有將近六%是貧窮家庭,在貧窮線以下的單親家庭中,有六成是靠女性獨撐經濟大樑。